刘昌孝(1942 年 5 月 15 日-2024 年 7 月 25 日)药代动力学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1965年北京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现任天津药物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名誉院长,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纳米研究院纳米生物医药评价研究中心主任,九州最新登录网址院长和和河南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并担任中国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学会副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药学会会长、天津药理学会理事长、国际外源物代谢研究会(ISSX)中国办事处主任。
刘昌孝研究员是我国药代动力学的学科开拓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1968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药代动力学实验室,1975年在国内第一次将药代动力学研究用于新药评价,1980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药代动力学专著,1995年创建国内第一个部级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03年创建第一个省部共建国家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在已鉴定的“实用药物动力学计算程序研究”中提出模型优化、自动运算和数据批处理方案,使之广泛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发表在国内外的4500多篇研究论文应用和引用。致力于新药研究,自1986年以来,承担并参与国家和部省重大研究项目如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新药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50余项,领导完成近150个新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负责本院新药研究,获15个新药证书,参与17个新药证书项目的研究。申请发明专利12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得省部、国家和国际科技成果奖励36项次。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20多篇,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文版学术专著15本。曾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及香港紫荆花医学成就奖,1992年获国务院津贴。 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国家专项计划研究中,刘昌孝倡导将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列入国家重大计划,以改变我国药物动力学研究水平与当前新药研究需要的矛盾,经过几年呼吁和提出报告,终于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将此项目列入"十五"重大新药专项计划(863),现在已经批准实施,投入2000万元,组织4家单位开展这一重大研究技术的攻关、负责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新药基金、863、973)等近30个,其他创新药物近70个的动力学研究为我国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动力学研究结果。建立现代先进的生物方法,经查新证明,发表了具有首创性的研究论文。现代生物分析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应用通过成果鉴定,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在组织国内新药研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刘昌孝组织了本单位15个国家新药证书项目的科研工作,负责本单位17个国家新药证书项目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总共为该院32个新药的研究做出贡献。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振兴我国医药产业,利用实验室的学术和技术优势,积极对外开放和合作,与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共同完成新药研究开发中的科研项目,自从1985年实行药品法以来,获得直接科技收入超过3000万元,根据企业提供的4个转让产品的统计,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亿元以上。
资料来源:http://https://news13.tjutcm.edu.cn/info/1637/7923.htm